時間:2025-09-18 17:28
來源:中國水網
作者:易簡乾
今年以來,有多個項目廢標引發了行業的關注和討論,然而其中不少項目是中標人因各種原因主動棄標的。
環保行業因為To G的屬性,環保企業更愿意與甲方單位保持良好的合作關系,但是主動棄標,得罪甲方這件事在行業內就有點“反直覺”。一些環保企業的棄標行為也帶來了當地相關部門的處罰,甚至有些處罰措施程度比較重。
環保行業真就到了“拿項目難,拿完項目也不好過”的地步了嗎?
01.2025年發生多起主動棄標事件,涵蓋多個細分領域
2025年,環保行業就出現了多起中標供應商選擇棄標的例子,項目涵蓋了垃圾填埋、環衛、垃圾焚燒、污水處理、飛灰處置等領域。幾乎可以說各個細分領域無法幸免,“全部中招”。
9月3日,日喀則市生態環境局亞東縣分局發布亞東縣帕里鎮垃圾填埋場監測服務采購項目中標單位放棄中標資格的公告,西藏博源環境檢測有限公司因自身的原因放棄比選中標資格。
9月,于2024年12月簽訂合同的山西忻州市保德縣垃圾焚燒發電特許經營項目突然宣布廢標。原因是山西省太忻經濟一體化發展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中標聯合體成員)因其自身原因,退出與山西低碳環保產業集團有限公司(牽頭單位)組成的聯合體,自愿放棄該項目中標資格。
8月,石鼓區環衛作業市場化服務項目的第一中標候選人福建輝龍環境集團有限公司因“投標報價與實際執行成本存在嚴重偏差……無法在保證項目質量的前提下實現合理利潤”,自愿放棄中標資格。
7月14日,懷遠縣光大生物能源(懷遠)有限公司(第一批)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飛灰處置項目終止公告發布。本項目第一中標候選人夏江(烏蘭察布)環??萍加邢薰痉艞壷袠速Y格,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采購法實施條例》(國務院令第658號)第四十九條規定,本項目重新開展采購活動。
今年6月,瑞金市生活垃圾分類和處理設施提標改造發布流標結果。流標原因為項目中標單位——廣東濟通集團有限公司、湖北宏宇專用汽車有限公司組成聯合體無法履約,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采購法實施條例》第七十一條第三款以及其它法律法規規定,撤銷本項目政府采購合同,該項目作廢標處理。
今年1月,馬鞍山市第二污水處理廠分布式光伏項目發布項目終止公告,取消該項目中標人的中標資格,并終止本次招標。該項目當時的中標人為西格碼電氣股份有限公司。據當地公共資源交易監督管理局的公告可以看出,該公司中標后,放棄了中標。
02.“罰款”、“拉黑名單”、“通報社死”
甲方們采取措施處罰環保企業
但甲方單位們肯定不會坐視“被鴿”,也采取了一些措施,對棄標的環保企業進行處罰。
馬鞍山市第二污水處理廠分布式光伏項目發布項目遭遇棄標后,馬鞍山市公共資源交易監督管理局出具了一則行政處罰決定(文號:馬公管罰字﹝2025﹞第03號),對西格碼電氣股份有限公司放棄中標項目,不與招標人簽訂合同,且理由不充分的行為處以5.65萬元罰款。
同樣被處罰款的還有去年8月初重慶市墊江縣桂溪片區環衛作業服務采購項目中標的環澤環境。因其一直未履行領取中標通知書、繳納履約保證金及簽訂合同等必要程序,最終環澤環境被取消了中標資格,并受到了20萬元投標保證金的沒收處罰。
亞東縣帕里鎮垃圾填埋場監測服務采購項目的棄標公告,不僅發布方是當地生態環境局,而且這篇公告還被發在了當地網信辦公眾號上,可以說“社死”了一回。不過對比本文提到的其他企業,這種“處罰”算是輕微了。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采購法實施條例》第四十九條規定,中標或者成交供應商拒絕與采購人簽訂合同的,采購人可以按照評審報告推薦的中標或者成交候選人名單排序,確定下一候選人為中標或者成交供應商,也可以重新開展政府采購活動。
第七十二條規定,供應商中標或者成交后無正當理由拒不與采購人簽訂政府采購合同,依照政府采購法第七十七條第一款的規定追究法律責任,即處以采購金額千分之五以上千分之十以下的罰款,列入不良行為記錄名單,在一至三年內禁止參加政府采購活動,有違法所得的,并處沒收違法所得,情節嚴重的,由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吊銷營業執照;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提到這幾條法規,就不得不提到去年的圣元環保棄標事件,這家企業的被處罰模式完全符合政府采購法第七十七條的規定。
泉州市中心市區垃圾外運作業服務采購項目因中標人圣元東大環保有限公司放棄中標資格后,發了一封言辭比較誠懇的《棄標函》,表述了自己棄標的原因。
但情理是情理,法理是法理。今年1月24日,泉州市仍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采購法》第七十七條第一款第(一)項,對提供虛假材料謀取中標行為的泉州市圣元東大環保有限公司處罰款36萬元,并將其列入不良行為記錄名單,一年內禁止其參加政府采購活動。
這一處罰可以說是相當重了。在當下的環境里,對環保企業而言,是“雪上加霜”。
03.內外交困,棄標成為“兩害相權取其輕”的決策
2025年,諸多環保項目棄標事件讓人“心里一涼”,往常中標是件喜事,但如今中標后是否有能力履約,得打上一個“?”,中標結果出爐不是結束,更是新一關卡的開始。
至于這些環保企業棄標的原因,大抵離不開一個“錢”字。而錢的困局有內外雙重因素的疊加。
內部因素:低價中標導致利潤不足或虧損
這是最直接、最常見的原因。這背后除了有“低價導向”的評審機制不合理的原因外,還是個別環保企業采取激進策略,先以超低價“占坑”,中標后細算發現干不了的情況導致的(詳情點擊:低價中標“卷土重來”?這回趕上環衛行業了?)。
最近鬧得沸沸揚揚的石鼓區環衛作業市場化服務項目就屬于這種情形(折價三千萬拿下億級環衛項目!報價與實際成本存在嚴重偏差,它棄標了)。
前文提到的瑞金項目中,中標方廣東濟通集團有限公司、湖北宏宇專用汽車有限公司的中標價為14022400元,僅為預算的61%,遠低于預算。行業也普遍猜測,是否是因低價中標后,無力履約,才導致中標方棄標。
當然,內部因素還涉及到,公司戰略轉型,退出某些細分領域,聯合體內部分歧等原因,在這里就不一一展開了。
外部因素:甲方支付困難,環保企業“被動”棄標
在當前的大環境下, 環保行業越發內卷。環保企業也陷入“干吧,現金流緊張。不干吧,項目稀少機會珍貴 ”的兩難抉擇。
圣元環保就屬于此例,在它的棄標函中就明確提到了:“由于宏觀經濟下行壓力,公司運營的其他項目所在地甲(cai)方(zheng)支付能力出現問題,導致無法及時支付運營款項,進而引發經營困境。這直接影響了公司履行本項目履約保證金及墊付項目初期的過渡運營費用的能力。目前,公司已面臨部分人員流失的困境,這使得項目無法按要求及時配齊作業人員。經過綜合考慮,公司決定放棄該項目中標資格?!?/p>
由此可見,不僅是當事項目的支付能力能影響環保企業,其它項目的支付能力也在嚴重制約環保企業在新項目的施展。
綜合以上的棄標案例,環保企業的棄標行為并非單純“反直覺”,而是在經濟壓力、內部經營困境、項目風險及政策不確定性綜合作用下的理性選擇。盡管可能面臨行政處罰和聲譽損失,但相比強行履約導致的更大虧損,棄標成為“兩害相權取其輕”的決策。
在此情況下,環保企業需理性投標,避免惡性低價競爭。而甲方應優化評標機制,如提高技術分權重、設置成本底線等。在宏觀政策層面需加強信用監管,但同時也要改善項目條件,如明確支付保障、合理分配風險等。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